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home新聞動態永續供應鏈

企業水資源管理:從緩解風險到長期韌性策略

2025.08.20 其他
全球永續發展格局日益複雜,尤其近日受到美國華府政治變動與歐洲法規調整影響。目前美國超過三分之一地區正面臨乾旱威脅,不僅加劇野火發生的風險,也耗盡了農業、數據中心,以及工業、社區與生態系統等所需的水資源。

類似的水資源危機在全球各地不斷上演,因此許多企業也意識到建立長期水資源策略,提升企業韌性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水資源「正效益(water positivity)」、「平衡(balance)」、「補充(replenishment)」與「恢復(restoration)」等概念正迅速普及,並逐步融入企業更廣泛的水資源管理計畫中,以全面因應其價值鏈中各類水相關風險與影響。

儘管目前「水資源正效益」定義尚不明確,但其核心精神為「公司營運地點或其供應商在消耗水資源的流域中,補充等量或更多的水」。由聯合國全球盟約(UN Global Compact, UNGC)與太平洋研究所(Pacific Institute)共同發起的「CEO水資源管理倡議(CEO Water Mandate)」,於2024年發布「水的淨正效益與影響(Net Positive Water Impact, NPWI)」指南,旨在引導企業減少用水量,並改善其營運所在地的水質與取水的便利性。

企業必須明確定義其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水資源短缺,並設定具體目標、預計恢復多少水量、在哪裡恢復、如何運用科學方法追蹤成果,以及明確說明實際行動將如何對流域產生影響。為極大化水資源正效益的影響力,企業應優先採取以下措施:
  • 了解價值鏈水風險,並設定情境目標:企業應依據每個流域的獨特水資源問題,例如水資源短缺和污染、生態系統健康、社區取水的便利性等,優先排序並設定目標。
  • 與利害關係人合作:對於企業而言,與農民和供應商合作推動負責任的水資源管理至關重要。
  • 將水資源整合到業務策略中:將水資源考量納入財務規劃、決策制定和高階主管問責制,是保護水資源價值與建立企業韌性的關鍵。

關鍵字:水資源正效益CEO水資源管理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