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das、Levi’s及Under Armour攜手對抗微纖維污染
2025.04.11 其他
為應對微纖維污染問題,包括Adidas、Levi’s、Under Armour等11家時尚與紡織公司,與Microfibre Consortium及Fashion for Good聯手推動「Behind the Break」計畫。此計畫旨在從源頭解決纖維破碎化(fiber fragmentation)問題,並探討製造過程、纖維設計及清洗過程所產生污染對環境的影響。計畫合作報告指出,聚酯等合成纖維在全球纖維產量中占比高,這些纖維由化石燃料製成,並在清洗過程中釋放大量微纖維,當這些微小顆粒進入空氣、水源及土壤,將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威脅。儘管各國政府和私部門已採取相關行動,如法國要求新洗衣機必須安裝微纖維過濾器,並且部分企業正在開發纖維捕捉技術(fiber-catching technologies),但主要問題存在於製造過程,尤其是纖維碎片從紡織廠流入廢水系統。
「Behind the Break」計畫的參與者已著手分析不同紡織品類型(如棉針織、棉織布和聚酯針織等)在使用過程中釋放微纖維的機制,並規劃透過改進測試方法、比較不同數據,以及在現有知識基礎上改進設計與供應鏈,以減少微纖維污染。
此外,報告提到微纖維污染對企業聲譽及財務狀況構成風險。根據倫敦智庫Planet Tracker於2024年報告,來自塑料污染的企業責任預計將在2030年超過200億美元。投資者已開始發出警告,例如VF Corporation股東於一年前指出,公司在解決微纖維污染問題上落後於同行,並要求公司揭露其應對微纖維污染的具體方法。四個月後,VF Corporation正式加入Microfibre Consortium,此一措施展現該公司積極面對微纖維污染之問題,確保旗下所有品牌共同合作解決此一挑戰。此外,儘管進展緩慢,微纖維污染的法規要求也逐步增強。例如,俄勒岡州已提案要求自2026年起應使用洗衣機過濾器;康涅狄格州則在2020年成立了微纖維污染工作小組。
隨著市場上微纖維捕捉技術的發展,從家庭洗衣到製造過程中的解決方案逐步出現,但其有效性仍需進一步驗證。因此,為解決微纖維污染問題,仍需各方緊密合作,並加強政策支持與技術創新以達成目標。
關鍵字:時尚產業、 微纖維污染、 Behind the Break、 微纖維捕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