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執委會起草《關鍵原料法案》,強化歐盟綠色產業原料供應自主性
2023.07.21 歐盟
歐盟於3月16日提出《關鍵原料法案》,利用制訂法案及階段性策略強化國內供應鏈,並透過國際參與以發展與第三國的雙贏夥伴關係。確保歐盟獲得安全、多樣化、負擔得起的關鍵原料供應,提高歐盟監測和減輕中斷風險的能力,增強循環和永續性。關鍵原料
關鍵原材料為許多工業供應鏈的前端原料,例如稀土是風力發電機模組中之永磁體的關鍵成分,鋰、鈷和鎳用於電池製造,矽用於半導體等。全球關鍵原料的需求正在增加,預計到2030年,歐盟對電動汽車和提供動力的鋰電池之需求將增加12倍、2050年將增加21倍;到2030年,歐盟對用於風力發電機模組和電動汽車的稀土金屬之需求將增加5~6倍,2050年將增加6~7倍。

關鍵原料示意圖,圖片來源:歐盟主席國瑞典之非營利協會「瑞典中部」網站
關鍵原料供應現況
- 世界上用於電池的鈷,有63%產自剛果民主共和國,而60% 在中國加工提煉。
- 歐盟的鎂,有97%係由中國供應。
- 全球用於永磁體的稀土100%在中國精煉。
- 南非供應歐盟71%的鉑族金屬需求。
- 土耳其供應歐盟98%的硼酸鹽需求。
關鍵策略
歐盟關鍵原料法案旨在加強關鍵原料價值鏈中所有階段材料的自主能力,通過強化自主性和減少依賴性來提高供應彈性,以下為5大關鍵策略作法:
項次 | 關鍵策略 | 策略內容 |
---|---|---|
1 | 設定優先次序 |
|
2 | 設定2030年戰略原料基準 |
|
3 | 提升歐洲產能 |
|
4 | 提高韌性 |
|
5 | 促進關鍵原料的循環經濟 |
|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