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土地報告:氣候變化、糧食系統和自然損失的五個關鍵要點
2022.06.30 全球

巴西亞馬遜雨林為了農業使用的地面清除
(圖片:Brazil Photos / Alamy Stock Photo)
- 聯合國土地報告是由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 (UNCCD) 編寫。該公約是解決荒漠化和乾旱影響唯一具法律約束力的框架,共有 197 個締約方。它由1992 年里約地球峰會通過決議,於1994年成立。內容專注在土地、水資源的恢復、保育和永續性管理,以及永續發展目標15.3的「管理員」。
- 第二版全球土地展望(Global Land Outlook ,GLO)於UNCCD第15屆締約方會議(COP15)前發布,內容分析未來土地情境、以及基於土地復育對氣候減緩、保護生物多樣性、健康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貢獻。
- CarbonBrief對GLO2提出5個關鍵要點以及其對全球氣候與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如下:
- 報告指出,估計有44兆美元-約全球每年經濟產出的一半,由於自然資源的耗竭而面臨風險。而全球陸地保守估計約有20 %已經退化,而退化在旱地地區特別嚴重。
- 在九項限制人類安全使用地球資源的地球限度(Planetary Boundaries)中,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損失、土地利用改變、地球化學循環4項已被超過使用。而此破壞與人為引起的沙漠化、土地退化與乾旱直接相關。

九個地球限度中有四個已經被超過使用(圖片:UNCCD (2022) GLO2 Figure 1.1,產基會中譯)
- 在生物多樣性方面,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蟲類與魚類的數量在1970至2016年間平均減少了68%。而土地利用方面,2000至2015年間全球每年有500萬至1,000萬公頃的森林被夷為平地。
- 地球上至少有40%土地用於農業,而一半以上土地已經退化。大規模與工業化農業經營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排放,佔了全球的29%,大部分始於毀林與其他土地利用改變。根據報告,有80%毀林是由於農業,而農業也佔了全球淡水使用的70%。
- 報告指出,目前法規對於保護生態系免於農業擴張影響尚不足夠。從2013至2019年間,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熱帶雨林由於農業目的被清除,面積總計達3,200萬公頃。而牛、棕梠油與大豆,是非法毀林的三大罪魁禍首,是由於「短淺的國家發展優先」、鬆散執行的現有法規、與「已開發國家消費者需求」所導致。此外,農業擴張與氣候變遷對草原亦有很大威脅,它使潮濕地區三分之二的草原轉變成農田,而工業化農業也忽視了地下生物多樣性與土壤健康。

工業化養豬場(圖片:Zoonar GmbH / Alamy Stock Photo)
- 在農業工業化下,世界上只有1%的農場控制著70%以上的農業用地。相比之下,80%的農場面積不到兩公頃,總計僅佔總面積的12%。而家庭農場是多樣化飲食的主要來源,為當地社區提供糧食和營養安全。小型農場更適合作為生態農業與其他再生農業的實踐。
- 報告建議,為降低農業影響、合乎邏輯的第一步是轉型成以植物為主的飲食,而對於有害環境的農法亦應取消補貼。
- 根據報告,保護和復育土地可降低排放與中和碳,提供現在到2030年間三分之一具有成本效益、基於土地的氣候減緩,進而達到巴黎協議目標。此外,基於土地的氣候解決方案亦有助於對暖化影響的適應。
- 土地退化易導致氣候暖化加劇,可能使土地由碳匯轉為碳源,例如毀林、泥炭地的排水與燃燒、以及農業造成的土地退化。
- 同時,暖化的氣候也導致土地退化,例如使草原等生態系更容易受到病蟲害威脅、泥炭地乾涸與永凍土消融等,產生反饋迴路(feedback loop)。
- 有超過30億人口現在受到沙漠化、土地退化與乾旱影響,他們主要是貧困的農村社區、小型農家、女性、青年、原住民語其他受到風險族群。而報告警告,未被妥善設計的土地復育措施,有剝奪最脆弱族群權利的風險、以及威脅他們的健康、家園與生計。
- 原住民擁有全球地表四分之一的土地使用權,以及40%的完整生態系與保護區。然而,他們也經常被迫離開原本土地並且被歧視、權利受損。而牧場,作為具有潛力達成環境與發展目標的主要碳庫,是在土地復育中常被忽略的另一個議題,報告中引用了幾個共有土地使用權與管理的案例作為維持牧民生活的潛在方法。

在肯亞東南部的安博塞利國家公園,馬賽男孩和山羊群一起奔跑(圖片:Reuters / Alamy Stock Photo)

在肯亞東南部的安博塞利國家公園,馬賽男孩和山羊群一起奔跑(圖片:Reuters / Alamy Stock Photo)
- 報告指出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缺乏對土地復育倡議在社會與政治面向的關注,並呼籲確保邊緣族群權益的包容性決策。
- 報告概述了2015至2050年間土地的三個情境:
- 與過去相同的基線情境:目前土地與自然資源的退化趨勢將持續到2050年。
- 復育情境:復育被大規模執行,且有50億公頃土地在2050年前復育,方法如低強度或無耕作的農法、混農林業與混牧林業、改善放牧管理、草地復原、造林與加強自然演替。
- 復育與保護情境:除了以上措施,重要生態系也被專門復育與保護。

GLO2中三種未來土地健康展望:與過去相同的基線、復育、復育與保護情境
(圖片:UNCCD (2022) GLO2)

GLO2中三種未來土地健康展望:與過去相同的基線、復育、復育與保護情境
(圖片:UNCCD (2022) GLO2)
- 在與過去相同的基線情境下,估計在2050年會有相當南美洲面積(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繼續退化,而土地利用變化與土壤退化會產生690億噸的碳排,這些碳排每年佔了目前年排放量的17%。報告預估未來產量會持續提高,不過土地退化、以及相關乾旱與水資源短缺的風險將抑制產量。
- 在復育情境下,將恢復1,600萬平方公里的農田、2,200萬平方公里的牧場和1,400 萬平方公里的自然區,並避免了11%的生物多樣性喪失。與基線相比,由於土壤碳增加與排放減少,土壤碳儲存量到2050年將增加550億噸。
- 在復育與保護情境中,2050年土地保護措施將擴大到地球陸地近一半的面積,比目前的覆蓋範圍增加三倍。與基線相比,將額外增加830億噸碳的儲存。然而這也意味食品價格的上漲,影響糧食安全。
- 迄今,有超過115個國家承諾復育近1,000萬平方公里退化土地,然而,承諾仍不足以實現自然正效益與氣候韌性的未來,並缺乏明確行動計畫與永續融資的支持。
- 簡要說明了根據《巴黎協定》的國家自主貢獻(NDC)、《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土地退化零增長 (LDN) 承諾、《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和行動計劃 (NBSAP) ,以及波恩挑戰承諾下,土地國家自願地保證復育的程度。

不同聯合國公約下的全球土地復育承諾(圖片:UNCCD (2022) GLO2 Figure 3.4)

不同聯合國公約下的全球土地復育承諾(圖片:UNCCD (2022) GLO2 Figure 3.4)
- 報告估計這些承諾的成本約是3,050億到1.7兆美元,但仍遠少於目前提供給農業與化石燃料產業的補貼,而要期待開發中國家負擔這麼高的成本也是不切實際且不公平的。

主要土地復育方法的成本範圍(圖片:UNCCD (2022) GLO2 Figure 3.5)

主要土地復育方法的成本範圍(圖片:UNCCD (2022) GLO2 Figure 3.5)
- 最後,報告指出性別回應(gender-responsive)土地復育是降低貧窮與飢餓的明顯途徑。而以社區為基礎的復育倡議往往最成功,原住民與在地居民代表大量的人類與社會資本。


- 聯合國新的《全球土地展望2》確定「性別回應」土地復育的要素,其中所有性別在土地使用和管理決策及其結果中擁有平等的發言權和影響力(圖片:UNCCD (2022) GLO2 Figure 1.4)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