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home新聞動態國際類

COVID-19導致石油價格崩盤造成塑膠循環經濟之影響

2020.06.16 企業社會責任
  • 石化產業與民生需求高度相關,近期市場遭遇肺炎疫情襲擊,已影響下游需求,且在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與俄國減產協議破局後,原油市場掀起價格戰導致國際油價暴跌,原油從今年初以來,已暴跌超過6成。
  • 隨著溫室氣體排放趨緩,COVID-19所引起的石油需求暴跌對於氣候行動是好消息,但是對於塑膠的循環經濟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石油是製造塑膠的主要原料,所以當油價下跌時,製造新塑膠的成本跟著降低,當新塑料變便宜之後,製造商使用新塑料將比再生塑料更有經濟價值,因而減少利用回收塑膠來製造產品。
  • 曼谷前首席執行官馬丁·提克納表示上一次遇到如此巨大的油價衝擊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那時中國的塑料回收量從400萬噸下降到100萬噸;這次大流行造成的經濟緊縮不只讓回收材料需求下降,還導致全世界回收工廠面臨關閉危機。
原始塑料的價格下跌
圖一、原始塑料的價格下跌(20194-20203)
資料來源:塑料交易所
  • 病毒也間接促進塑膠製品的用量增加,根據塑料交易市場的說法,食品外包裝的需求為現階段塑膠產業的主要客戶,為了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政府放鬆對於一次性塑料的限制,且零售商開始禁止消費者自帶容器計畫,這樣的消費行為被認為對消費者更安全。
  • 雖然塑膠需求量增加,但是大多數產品仍使用新料為主,市場幾乎沒有再生塑料的訂單,導致部分再生塑料業及貿易企業減少或暫停再生顆粒加工,部分企業選擇在市場中透過新料貿易維持工廠正常營運,等待再生塑料市場復甦。
  • 對於塑料使用大戶(如消費品公司)而言,再生塑料價格高於新塑料價格將動搖公司原先制定之永續包裝承諾,因目前尚不知道全球經濟趨緩的情形何時才會改善,對於那些受重創的公司將會優先評估將針對永續性的投資移轉到公司營運上;然而塑膠清除公司的創始人Tom Peacock-Nazil表示,已經制定減少塑料和回收目標之公司將會堅持完成,因為在這樣的逆境當中持續推動將可以獲得更佳的聲譽。
  • 全球最大的包裝商品公司之一-聯合利華(Unilever),已表態不會更改其對於塑膠減量之承諾,且該公司已制定完善的減量計畫,先推動在產品中將回收塑料的使用量提高到至少25%的目標,到2025年時再將比例提升至50%,而其競爭對手漢高(Henkel)也表態再生塑料價格並不影響其對於永續包裝之野心,並宣布能在2025年達到使用30%再生塑料之目標。​​​​​​​儘管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曾評估,使用再生塑料比起塑膠原生料將減少60%之能耗,且降低其產生之碳足跡,然而對部分企業而言,公司能否生存將比發展永續策略更為重要,加上部分回收商因市場需求下降而減少再生塑料之製造,企業對於再生塑料使用之目標將趨緩,並進一步影響塑膠循環經濟之推動。

相關連結